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心电图特点

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主要区别
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为冠心病两种临床类型,区别如下:
1、病理基础:病理基础主要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,若斑块稳定,则表现为心绞痛;不稳定斑块破裂、出血,形成血栓,堵塞血管,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;
2、临床表现:心绞痛即发作性胸痛,持续时间较短,3-5分钟,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。急性心肌梗死胸痛持久,胸骨后剧烈疼痛,患者恐惧,甚至有濒死感觉,临床表现较重,心肌梗死存在严重并发症,如急性心力衰竭、心源性休克、恶性心律失常,若没有正确及时处理还可导致心源性猝死。
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表现有哪些
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表现主要为胸骨后疼痛,可为闷痛、压榨样、紧缩样胸痛,严重者可表现为濒死感,伴有心慌、气促,疼痛持续时间较长,含服硝酸甘油效果不佳。部分患者首次发作。部分患者轻微体力活动即可诱发,甚至休息睡眠时亦可发作。不稳定型心绞痛较严重,可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,诱发心律失常,导致心衰、猝死。急性心肌梗死疼痛持续时间较长,无法自行缓解,伴有冷汗,心电图早期可表现为ST段抬高,晚期可出现病理性Q波。肌钙蛋白升高较多。患者胸痛持续时间较长、气促较明显,需及时就医,如诊断为心肌梗死,急诊手术为最佳治疗方案。
具体用药请结合临床,以医生面诊指导为准。
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区别
稳定型心绞痛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区别具体如下:
1、稳定型心绞痛:胸痛发作较少,持续时间较短,可自行缓解,心电图表现为压低,心肌酶正常,斑块较稳定,发作时可服用硝酸酯类,不发作时服用抗血小板药物、降脂类药物、β阻滞剂;
2、不稳定型心绞痛:胸痛发作较频繁,持续时间较长,疼痛程度较重,休息、服用药物后较难缓解,心电图表现为抬高、压低严重,心肌酶中肌钙蛋白可升高,斑块不稳定,治疗需加用抗凝药,溶栓治疗效果更好。
具体用药请结合临床,以医生面诊指导为准。
【来源网络,仅供参考,纠错请发ourbm@qq.com】